一、永磁體的磁偶極子模型
永磁體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磁偶極子。從磁荷的觀點看,磁偶極子是一對距離為l的正負點磁荷,點磁荷的單位是Wb(類似于電荷的單位為庫侖C)。所以磁偶極子的磁偶極矩pm的單位是Wb·m。電磁學中,定義單位體積內磁偶極矩的矢量和為磁極化強度J,即J=∑pm/ΔV,這樣磁極化強度J的單位是Wb·m/m3=T。有時磁極化強度J也被稱作內稟磁感應強度Bi。
從分子電流的觀點看,磁偶極子可以用微小的電流回路表達,它的磁矩m分子定義為平面回路中電流和回路面積的乘積,即m分子=i·S,單位為A·m2。電磁學中,定義單位體積內包含磁偶極子磁矩的矢量和為磁化強度M,即M=∑m分子/ΔV,磁化強度M的單位為A/m。
磁荷觀點和分子電流觀點在宏觀上是等效的,磁極化強度J與磁化強度M的關系為J=μ0M。
一塊永磁體可以看作為一個大的磁偶極子,它的磁偶極矩等于它包含的磁偶極子磁偶極矩的矢量和。若永磁體的體積為V,即其磁偶極矩j=JV。當永磁體材料確定后,充磁越飽和,磁偶極子的排列越整齊,永磁體的磁極化強度越大,磁偶極矩也越大。永磁體的磁矩m=MV,也符合本段論述。
二、退磁曲線與內稟退磁曲線
描述外磁場的物理量通常是磁場強度H,在外磁場的作用下,永磁體的磁感應強度B=μ0(H+M)=μ0H+μ0M=μ0H+J(公式一)。即永磁體內部的磁感應強度等于磁極化強度J與H在真空中的作用之和。當然理論上,因為外磁場H與永磁體的磁化強度M都是矢量,它們之間的角度可以是隨機的;不過通常它們是平行的,同向時H取正,反向時H取負,反向時的外磁場稱為退磁場。
永磁體在外磁場的磁化作用下飽和充磁后,再撤消外磁場時,永磁體的磁極化強度J(內稟磁感應強度Bi)并不會因外磁場H的消失而消失,而會保持一定大小的數值,習慣上稱為剩余磁感應強度Br。
永磁體的磁感應強度B隨退磁場H的變化曲線,稱為退磁曲線。試驗表明,對于電機常用的釹鐵硼、鐵氧體永磁材料,這條曲線不僅是一條直線(至少在常溫下),B隨著H絕 對值的增加而線性減小,而且它還是可逆的。當B=0時即曲線與橫軸相交時的退磁場的強度稱為矯頑力,用Hcb表示。顯然,Hcb=- Br/μrμ0,μr為永磁材料的相對磁導率。這段退磁曲線可表示為B=Br+μrμ0H(公式二)。
聯立公式一和二,可得永磁體內稟磁感應強度Bi與退磁場H之間的關系:Bi=Br+(μr-1)μ0H(公式三),這就是內稟退磁曲線。
從公式三可以看出,充分充磁后,永磁體的磁極化強度(內稟磁感應強度)是由材料本身決定的,與外磁場關系不大。說“不大”其實還是有一些的,原因就在于永磁體的相對磁導率μr大于1。
當退磁場繼續增大,總會到某一臨界點,使磁偶極子的方向不再一致,像充磁前那樣雜亂無章,J(Bi)=0,這時的磁場強度稱為內稟矯頑力,用Hcj表示。關于這個概念,我們以后再說。下圖是一款永磁體的退磁曲線(黑色)和內稟退磁曲線(藍色)。
三、孤立永磁體的磁場、工作點
孤立永磁體是指大小和形狀確定的、開路狀態下(周圍無其它磁場和導磁材料影響)的充磁后的永磁體。這時由于空氣(或者說真空)的磁阻很大,相當于給永磁體加了一個退磁場,永磁體的工作點并不在Br,而是在退磁曲線上的某一點(Hd,Bd)。顯然該點的位置與退磁場的大小有關。
Ps1:如果永磁體的工作點在Br,此時外磁場等于0,即永磁體并沒有對外提供磁動勢,那么它也就失去了使用的價值。
Ps2:可能有同學會問,為什么電池不工作時的電動勢是恒定的,而永磁體提供的磁動勢與形狀有關?答案是,電池斷路時電流為零,而永磁體開路時磁通不為零。《電磁學》教科書中有退磁場方面的講述,影響退磁場大小的系數稱為退磁因子Nd,其值在0~1之間。磁棒越細長,退磁因子Nd越小,反之Nd越大,并給出了圓柱形磁棒Nd的計算公式。
工程上常把工作點斜率稱為磁導系數,即磁導系數Pc=-Bd/(μ0Hd),磁導系數與退磁因子的關系為Pc=(1-Nd)/Nd。退磁場H越小,工作點的斜率就越大,Pc值也越大;反之當Bd等于0時,Pc值也為0。
磁導系數Pc值的計算比較復雜,首鋼冶金研究院的論文“關于永磁體磁導系數的計算”可供參考。網上也有一些特定形狀的永磁體Pc值的計算公式,在不要求特別準確的場合也可以采用。
確定了永磁體的Pc值,和退磁曲線一起就可以得出永磁體的工作點(Hd,Bd),如上圖所示。這樣,就可以計算永磁體的磁偶極矩(磁矩)了。具體計算過程,可查閱本人的論文“永磁體磁矩的計算與測量”。四、永磁磁路永磁磁路是指永磁體與軟磁材料(如硅鋼片疊壓成的鐵芯)串聯后的磁路。永磁磁路雖然更常用,當你理解了孤立永磁體在開路狀態下的磁場分布,永磁磁路就比較簡單了。我們假設軟磁材料的磁導率μFe=∞,即磁路不飽和,且沒有漏磁。分三種情況討論。1、鐵芯把永磁體兩端磁極短路,沒有氣隙。這時是永磁體的閉路狀態,即外磁場H=0,永磁體不對外提供磁動勢,內部磁感應強度為Br,鐵芯內部的磁感應強度視鐵芯截面積與永磁體截面積的比值而定。2、鐵芯中間有縫隙,通常就是電機的氣隙。假設永磁體的磁路方向長Lm,磁路截面積Am工作點為(Hd,Bd);氣隙長度δ,氣隙截面積Aδ,氣隙磁場強度Hδ,磁密Bδ,可輕易列出
Hd*Lm=Hδ*δBd*Am=Bδ*AδBδ=μ0* Hδ解得此時的磁導系數Pc=Bd/(μ0Hd)= Aδ*Lm/Am/δ;即Pc值只與永磁體的充磁方向長度、永磁體的截面積、氣隙長度和氣隙截面積等四個參數有關。它與退磁曲線的交點就是工作點。
3、當電機通電時,直軸電流會對永磁體有助磁或去磁作用,設為Ha,注意Ha是對永磁體的作用而不是對氣隙的作用,平移未通電時工作點的斜率曲線即可,如下圖所示。圖中的σ是指漏磁系數,我們這里沒考慮。